追梦前行,逐梦青春,在2022-2023学年的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中,我们看到了他们不凡的奋斗历程。让我们一起倾听他们的故事,追寻他们的足迹,汲取力量,砥砺前行。
人物简介

许群航,女,中共预备党员,语言文化开元体育app/新媒体开元体育app20级汉语国际教育2班,校设计工作室负责人。
获奖情况
2023年10月,获得2022-2023学年“国家奖学金”
2022年11月,获得2021-2022学年“国家励志奖学金”
2023年2月,获得2022-2023学年“吉林省优秀大学生”
2023年11月,获得2022-2023学年“校一等奖学金”
2022年11月,获得2021-2022学年“校一等奖学金”
2022年11月,获得2021-2022学年“三好学生”
2022年9月,获得“优秀志愿者”称号
2021年11月,获得2020-2021学年“优秀团员”
心得感悟

在大学四年的时光里,我始终秉持着高标准的要求,追求卓越与完美。我深知大学不仅是知识的殿堂,更是锤炼个人综合素质的熔炉。因此我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各种活动中,不断地汲取新知识、积累经验。在这四年中我也积极参与校园组织的各类活动,通过志愿服务和社团活动,不仅仅锻炼了我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,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对社会的认知和了解。这些经历对于我来说是十分宝贵的,教会了我很多道理。在生活中,我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,勇于面对挑战和困难。敢于自我批评、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,寻求进步和成长。这四年中,不断学习、不断成长,始终保持端正的学习态度,不断超越自我。总之,大学四年的经历让我不断成长和进步,为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我也会继续努力,追求更高的目标,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。
经验分享

一、制定学习计划
制定计划是提高执行力的关键。我们不论在哪一学习阶段,为了减少无用功,都需要花时间先做好计划。我们可以为了充实自己的周末制定日计划,为了通过一门考试制定月计划,为了未来的职业生涯制定年计划,但是要注意,计划不只是作息时间表、日程表和决心书。学习计划是否合理,是否有效,不仅需要我们有明确的目标,还要有实现目标的步骤,有合理的顺序安排及充分的时间规划,有应对意外的措施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:
1.“补短”计划:我们总喜欢先做自己擅长的内容和科目,把最困难的任务留在最后,但是最难的任务很有可能还会出现在下一个学习计划中。所以我们首先应该考虑自己较差的内容,在这方面多做些安排。
2.坏习惯调整计划:这主要是根据我们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来安排计划。比如感觉上课效率低,那么就要思考问题发生的原因,是没有预习还是注意力不集中,针对原因进行计划的调整,这样,在完成计划的同时,坏习惯也会被纠正。
3.根据阶段与要求设计具体的、合理的计划,即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,进行有比例的时间分配,不管它只限于一天之内完成,还是一个很长的战线,都有利于我们在学习方面提升信心,培养了信心,完成下一个计划就不难。
二、马上去做
在压力和焦虑下完成的任务会令人十分疲惫,一方面担心质量,一方面渴求速度。当有个学习任务摆在面前,简单的任务我们会想:既然很快就能完成那就留给明天;复杂的任务我们会想:还没有准备不知道从哪做起,明天再准备吧。事实上,明天有明天的任务,准备也不一定非要有个形式,它也可以边开始边准备,马上去做,百忙解千愁。
三、拒绝假勤奋
如果错题本只写错题而不重做,如果抄罚写只抄不背,如果网课只看不记,那我们就“成功”的感动了自己,陷入了假勤奋的圈套。每天过的充实又空虚,不善于思考,却花大量的时间在学习上,最后结果不如意。勤奋没有错,但是效率才是关键,我们应该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学习的高效环节里面,而不是放在低效率和无意义的重复劳动中。
四、劳逸结合
我们不该从早到晚的打游戏,也不该坐在椅子上不停的学习。学会劳逸结合才能更好的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。大学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,社团里的新朋友,操场上七点的太阳,音乐演出的合奏,都值得我们去发现。加入学生会可以锻炼我们的沟通能力;参加社团可以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;参与社会实践有利于找到我们的价值感。这种平衡的生活,才能让我们走的更远。
编辑:刘一凡
排版:李 琳
责编:王彤阳
审核:黄艺璇